发布时间:2024-02-28 14:58:48 中国新闻网

在国新办2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介绍,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韩钧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韩钧介绍,近年来,民航局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行业准入、监管和空管服务保障等职责,修订了30余部民航法规,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标准法规体系;推进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简化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和审批,改善通航运行环境;支持地方设立20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动企业在江西、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
韩钧称,各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低空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大概有2000家,运营企业接近2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长了32.2%,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农林植保、电力巡检这些传统通航作业保持稳步增长,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加速发展。无人机在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领域应用基础上,应急救援、通信中继、气象探测等应用场景不断被开发,无人机物流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韩钧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加快推动低空空域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盘活低空空域资源;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优化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重构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落实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完善民用无人航空驾驶器综合管理平台,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或者试验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每日 推荐
- 神州控股联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 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开启,11.99万元起!扬帆启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超八成
- 国家能源局出台举措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 去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53.88小时
- 十部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到2027年交通行业电能占比达10%
- 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