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6 07:27:41 经济日报

海运费暴跌对于外贸影响几何,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表面上看,航运市场萎缩是导致海运费暴跌的直接原因,但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外需市场的变化。对于广大外贸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继续用足用好政策红利,以更完善的供应链布局和市场拓展来降本增效,以更具优势的产品力打造和升级换代来提升竞争力。
这几天,12号强台风“梅花”正面来袭,牵动着各方的神经。与强台风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近期“跌跌不休”的海运市场。
得益于明显的成本优势,目前全球海运量在贸易运输总量的占比超90%,而集装箱航运作为最主要的海运方式之一,其贸易金额占到海运贸易金额80%以上,对全球贸易影响巨大。
据公开数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562.12点,较上期下跌10%,已连续下跌13周。此外,德路里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WCI)已连续28周下降,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目前也处于近两年内的低位。
一般而言,三季度是全球海上集装箱运输的传统旺季,海运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为何今年海运价格不仅没有季节性上涨,反而出现了罕见的持续下跌?对于曾经遭受“一箱难求”的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这种下跌会是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的利好吗?
是不是利好,不仅要看海运费下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还要综合考量其下降的幅度,只有适度下跌的运价,才有利于去除全球航运市场的“虚火”。
今年以来,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行情,集装箱海运价格在今年初到达顶峰后开始震荡波动,特别是受欧美国家通胀率高企、部分地区地缘政治冲突、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航运市场需求出现大幅萎缩。此外,国际运力配置失衡、造船市场订单减少等也对海运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此轮海运价格持续下跌,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去年海运价格“畸高”的阶段性回调,有利于将飙升的运价拉回到相对合理的价格水平。也就是说,当前,国际海运价格的适度下跌是合理的,但持续暴跌甚至是断崖式下跌,并不利于整个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海运费用占整个外贸成本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但运费的剧烈波动必然会传导至外贸市场,继而影响整个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平稳运行。
海运费暴跌对于外贸影响几何,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表面上看,航运市场萎缩是导致海运费暴跌的直接原因,但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外需市场的变化。与集装箱海运市场去年的爆发式增长相比,今年上半年其市场增速虽有所下降,但整体集装箱海运贸易量仍处于市场高位。不过,进入三季度以来,欧美等国家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导致其市场需求不断下降,加之此前大量囤积的库存仍有待消化,许多进口商不得不减少甚至取消商品订单,未来“订单荒”或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贸促会的一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外贸企业认为当前面临着订单减少的困难。最新一期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虽较上月回升了0.4个百分点,但仍在荣枯线之下,表明市场需求依然较为疲弱。随着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得到缓解,PMI有望回升好转,但传统海外市场已进入补库存尾声,四季度外需大概率将维持走弱态势,或将拉低外贸整体增速。
总体上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又推出了一批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从新设跨境电商综试区、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夯实了外贸稳增长基础。对于广大外贸企业来说,海运费涨跌固然应予关注,但当务之急仍是要继续用足用好政策红利,以更完善的供应链布局和市场拓展来降本增效,以更具优势的产品力打造和升级换代来提升竞争力。
每日 推荐
- 江西跨境电商发展交流会举办 科捷出海供应链破解行业难题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国家铁路局综合司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关于学习借鉴集装箱多式联运场站共享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 多部门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同比增长71.6%
- 以法治之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
- 生态环境部:对机动车特别是货车排放问题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 【湖南】今年建设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9万个
- 船舶免费过闸政策正式实施 船民企业共享“水运红利”
- “五一”假期全国快递包裹揽投量同比增长超两成
- 【浙江】宁波金华海陆联动补链强链通途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