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分拣:由“人找货”到“货找人”
发布时间:2016-08-23 09:55:14 经济参考报

曾几何时,珠三角地区流水线上的岗位因技术要求低、流程单一、用工需求量大,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前来充当“螺丝钉”。而今,随着智能化设备在珠三角各大工厂占据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工厂在人口红利增减和产能提升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近日,位于广州市增城区菜鸟网络物流园区内的天猫超市三号仓库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一个个排列整齐的货箱“行走”在长约4000米的自动化传送轨道上,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仓库中尽是5层高的货架和蜿蜒于其中的自动化轨道。
天猫超市总经理江畔告诉记者,该仓库已配备了将近5万件产品,“一站式”的购物体验正是通过这个全自动化轨道完成的,“订单从消费者下单到打包完毕,最快只需3分钟。”江畔说。
记者在仓库内看到,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15秒左右系统即可获取到订单信息。系统根据订单商品信息匹配相应大小的快递箱型,并生出一个包含订单信息的条码。当条码被贴在货箱上时,箱子就进入了自动化轨道。
“如果将货箱比作一辆车子的话,这个条形码就是货箱的‘司机’,引导它“‘跑’向正确的货区。”心怡科技物流负责人方健表示,智能分拣系统改变了国内仓储以人工走动分拣的模式,由“人找货”变成“货找人”。
货物又是怎样“找”到人的呢?事实上,在每个轨道的分支口处都固定有扫描仪器,对“跑”到该分支口的货箱侧面的条码进行扫描,有该区域的商品,则货箱落入分支轨道。分支轨道处的商品货物区就有拣货员在此守候。当货箱走完全程,就会被送入240个包装台中的任何一个。
“包装台是人力最密集的岗位之一,但人力仅需对商品和订单信息进行核对,比普通超市收银台的效率提高了一倍。”方健说,按照一家普通门市超市有30个收银台的配备计算,物流园内4个天猫超市仓库加起来相当于40-50家线下超市的配备。
“从前这样规模的工厂至少需要3000人,现在人数能够降至1000人以下。”方健说,虽然现在仓库还无法完全由机器取代人力,但人力仅需在条码复核、分拣机监护等环节投入。
“在‘仓库1.0’版本的当下,自动化分拣系统将拣货效率至少提升了30%,日拣货件数可达到100万件/天。” 方健说,预计在未来的“仓库2.0”时代,将有更多的人力被节省,逐步实现从仓库、到有人工厂再到无人工厂的华丽转身。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 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开启,11.99万元起!扬帆启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超八成
- 国家能源局出台举措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 去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53.88小时
- 十部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到2027年交通行业电能占比达10%
- 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
- 医药工业“链”上数智化!7部门发文释放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