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01 10:16:47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新举措,推进中国国际经贸投资合作的新平台、新抓手。“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贸投资制度便利化,如实现交通、市场、金融、贸易、民心等多通,而这对倡导方中国以及沿路沿带数十个差异极大的国家和地区的协调合作构成巨大挑战。沿路带各方如何共同探索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推进“一带一路”的务实合作?本期特别策划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进行相关解读。
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正是中国与外部经济关系调整的自然延伸,意味着中国正在努力将自身的经济增长体系转化为区域增长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要求。“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顺应全球发展格局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长远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期间,首次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升为国家对外开放合作战略。从战略布局来看,国家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升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意在为更高层次上的中国—东盟合作打开空间。而反过来看,中国—东盟合作又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
“一带一路”是高层次、全方位的宏大战略,承载着全面开放、统筹发展、民族复兴的总体目标和崇高使命,其推进的过程也是我们从地区走向世界、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合称“一带一路”)。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进一步扩大互利共赢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署,是突破美日“战略围堵”、挺进欧亚大陆的顶层设计,实现由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重要路径。自“丝路带”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各部门热情参与,国外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一些国家积极响应,表达出积极参与的愿望。但同时,“丝路带”建设也面临一些重大战略风险,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两大倡议。这两大倡议是中国新时期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行动纲领,也是落实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理念的重要载体,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迈入未来的钻石10年。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发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导,揭开了复兴古老丝绸之路的新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就是要通过加强古老商贸线沿路各国合作共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减少行政壁垒、加强货币流通、改善货物运输、人员迁徙及商品流通条件,将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更好连通起来,增进经贸投资合作,形成新的欧亚沿路各国都能够参与其中的经济合作交流与发展的新区域(带),这是中国倡导的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和周边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从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位看,新海上丝绸之路不是要重复历史,志在创新,因为其目的是要构筑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合作带,并在这一合作进程中探讨新的区域合作模式。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神州控股联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 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开启,11.99万元起!扬帆启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超八成
- 国家能源局出台举措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 去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53.88小时
- 十部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到2027年交通行业电能占比达10%
- 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