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8 09:15:56 长江网

6月1日晚,长江水域荆江江段, 豪华游轮“东方之星”发生翻沉事件,有434人遇难,8人生死不明,14人幸存。
这样规模的事故在长江航运史上并不多见。此前有记载最为惨重的一次,发生在1890年冬天,英国太古公司的上海轮在长江水面失火,死亡三百多人。南京海事局副局长姚文革称,“东方之星”事故是国内航运史上最大的事故。
这次事故,引发了广大民众对长江航运安全的极大关注。天灾不可抗拒,但对长航安全现状敲响了警钟。
从航道来看,“东方之星”事故有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事故发生在荆江江段,由于航道曲折,激流、暗礁情况复杂,此处一直是事故高发地段。长江水域共有两处“碍航”水道,一处是中游的荆江江段,另一处是上游库区回水变动江段。
从船舶、船员来看,受长江航道影响,船舶在设计上存在载量不大、吃水不深等问题,同时受资金投入影响,存在养护不善、改版升级缓慢等问题;由于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船员无人肯当,水手一将难求,导致有经验、有资质的水手不多。2013年,长航管理局在游船安全检查中发现,10艘有6艘存在安全问题,有的船员竟然不知道如何穿救生衣。
此外,长江水道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据报道称,“东方之星”瞬间倾覆之后,船长和轮机长游到岸上才报了警,耽误了黄金救援时间。这至少反映了水上交通工具移动信息监测不够到位。
解决好长江航运畅通、安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为了规避水上交通的事故灾难,对于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长江经济带涉及11省市,覆盖着五分之一国土面积与六亿人口,长久以来,长江流域一直是我国经济密度最大的地带之一。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把 “打造长江经济带”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原因。不管是长江“水路经济”,还是“旅游经济”、“飞地经济”等,都是依托“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
特别是水路经济,具有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节能节地的优势,这是公路、铁路、航空货运无与伦比的。就拿成本来说,1950年至今,航空货运价格几乎翻了30倍,铁路货运价格也翻了很多倍,但水运价格基本持平。
重庆航交所董事长何升平说:“这么多年,水运价格没有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随着通航条件的改善,船舶越来越向大型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航运效能的提高,抵消了因价格不变对航运企业利润的负影响,从而使其能够生存发展。”
可以说,水运优势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长江之上的上海、武汉、重庆各自拿出了分头打造上、中、下三个航运中心的“招数”,黄金水道建设正在炽手可热。
蓝图固然美好,行程依然艰难。打造“畅安”黄金水道,就是要在长江经济带上无阻点、无断点、有亮点,如此,方能保障“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是说路修好了,物质运输方便了,交通节时了,路两旁的经济也带活了,“路通百姓喜”。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来讲,也是要先修好长江“水路”。长江中上游有两个碍航区,一个是要解决航道宽度的问题,另一个是要解决航道深度的问题。要像修高铁那样,哪里是6米深河道,哪里是 4.5米深河道,建立修路标准,解决航道“堵点”的问题。
打造“畅安”黄金水道,不仅需要解决物理 “堵点”问题,而且还要解决体制机制“堵点”问题。比如区域之间利益分割的问题,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以解决;物流不畅的问题,要加强物流体系建设;还有水上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资金融通平台建设等等,促进长江城市群之间的互联互通。
不管是解决物理“堵点”问题,还是机制“堵点”的问题,包括长江船舶的改版升级、从业人员的系统培养,前提都要加大投入。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了500个亿,对长江航道进行整治。但相比于公路、铁路投入,水路投入还远在其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这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难得机遇,舍得投入,其回报将数以倍计地超过投入。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2025年将选择34个左右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 三个维度数据描绘数字经济活力图景
- 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问答·发展新质生产力)
- 累计增速连续上行,外贸大盘总体稳固——透视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数据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
- 江西跨境电商发展交流会举办 科捷出海供应链破解行业难题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国家铁路局综合司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关于学习借鉴集装箱多式联运场站共享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 多部门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同比增长71.6%
- 以法治之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
- 生态环境部:对机动车特别是货车排放问题的监管将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