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14 09:15:26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如何评价当下北京的物流市场?能否对北京2015年物流仓储市场的发展趋势做个预判?
罗蔷蔷:北京市场整体大环境不是很乐观,但需求还是比较强劲的,不光是使用方,投资方也想进入这个板块,不过落地的项目还是比较少。首先因为政府对物流的整体控制更严格了,从大方向来说,物流已经不是政府倡导的产业,正由市内向外转移;其次,现有物流物业已经有一定规模,市场比较饱和,流动性相对较弱。
从物流网络布局上来看,2014年开始,北京周边燕郊、廊坊已经有很多承接和补充仓库,2015年可能会更加明显;电商网络的大致布局也都已经完成。
从需求上来说,呈现出越来越细分的趋势,而市场由供需决定,将会出现更加专业的物流作业形态,比如医药、冷链、城市配送等,这些业态的选址、定位都会与以往不同,会有新局面。
大型分拨型物流不可能留在北京市内了,更多会集中在功能上可以满足、交通运输也比较便捷的周边区域内;对于专业化很强,必须要留在城市内的物流业态,逐步会有结构调整,会有专门的市内分拨站服务终端客户,比如产业价值链比较高、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都会留在北京,慢慢地整个格局会更加清晰。
记者:具体到企业而言,普洛斯等外资企业现在是否面临发展瓶颈?宇培、易商、百利威等可能面对的主要问题又是什么?
罗蔷蔷:对外企来说,当下最大的挑战就是在重要的一线城市,大规模获取土地难度加大了,到手的土地越来越偏远,如普洛斯的平谷物流园;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机会还存在市场需求判断风险,需要更加慎重地做决策。
一线城市的物理功能分区向城市边缘转移是大环境、现实情况,现在政府对于物流产业的开发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开发商承载产业、就业、税收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要求,而且现在都倡导土地集约化利用,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容积率低、建筑规模小、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的业态是政府比较关注的。就算品牌再大,如果还停留在标准化开发阶段的话,现在都不容易拿到新的土地。
对国内企业而言,在项目落地性、与政府关系、法律法规流程上来说更有优势,但在客户把握上,需要进一步积累客户资源。本土企业可以多培养、发展合作伙伴型、大型集团客户,这些客户的需求往往不是单点而是网络状的,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全国市场的布局。另外,仓库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是不是具备国际领先性,设施、配置是不是达到大型客户的要求,也需要本土企业不断探索。
记者:“互联网+”、“一带一路”这些新政策是否将对物流地产市场产生深刻影响?物流地产商应如何利用这些利好政策?
罗蔷蔷:不会有很直接或者很快的影响。但物流是所有产业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受“一带一路”利好政策的影响,某些节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物流仓储业态发展,即如果某些行业的投资有大幅增加,可能会对下游物流终端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持。这种影响会慢慢显现出来,现在可以优先布局节点城市。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湖南】今年建设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9万个
- 船舶免费过闸政策正式实施 船民企业共享“水运红利”
- “五一”假期全国快递包裹揽投量同比增长超两成
- 【浙江】宁波金华海陆联动补链强链通途万里
- 【江苏】海事危化品应急保障实现水陆协同
- 【辽宁】14地市智慧公交管理系统全覆盖
- 神州控股联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