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01 09:50:41 中国水运报

3月31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在沪发布《2030年中国航运发展展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航运业的发展要有战略性思维,我们基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全球航运业发展趋势,对2030年国际国内航运发展、港口发展、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前瞻性研究。”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告诉记者。
该报告显示,2030年我国的国际海运总量预计达到62亿吨,约占全球海运量比例将达到17%;沿海运输需求格局将会出现较大变化,集装箱货运量将占到中国沿海运输总量的“半壁江山”;长江或成为东中西地区资源配置的主要通道,航运需求将达到近38亿吨。
与此同时,2030年中国国际海运运力将翻倍,全球占比将达到15%左右。而大型民营企业将在国内航运业占主导地位,民营航运企业数量占比预计可以达到70%以上,运力份额预计可以达到40%以上。
“未来15-20年间中国部分港口可能会掀起探索地主港管理模式的改革浪潮。”该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主要产生两类地主港经营管理模式:地方政府管委会为“地主”的模式和现有国有港务集团企业转化为“地主”的模式;此外,部分地方仍存在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港口的模式,部分港口将推行投资建设的民营化。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将成为港口码头经营的主体。
在航运发展环境方面,2030年,以新加坡、伦敦和上海三足鼎立的航运中心可能取代伦敦的国际航运中心领头羊地位。同时,众多的区域性航运中心的出现使航运中心呈现分散化趋势。国内则出现以上海为龙头,天津、广州等区域航运中心为依托,青岛、大连、厦门、深圳、重庆、武汉、南京等航运物流中心为基础的航运中心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及“2030年我国有望超越英国、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
“希望通过对中国航运事业2030年发展的预判,能够展示一幅中国航运产业发展的愿景,为政府制定长期的行业发展战略和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为企业的长期战略谋划提供参考意见。”真虹表示。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神州控股联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启动
- 涉外卖员、网约货车司机权益 最高法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相关案例
- 张国清出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并在福建调研时强调:不断提升数字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 长安凯程V919全球预售开启,11.99万元起!扬帆启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91万亿元 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超八成
- 国家能源局出台举措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 去年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全程时限53.88小时
- 十部门联合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到2027年交通行业电能占比达10%
- 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